丝绸起源(二)

时间:2018-12-24 作者:admin 分享到:
1531 Views

丝绸起源(二)


【摘要】丝绸织造技术产生后是如何发展的,早期中国对丝绸织造做了哪些贡献,不同时期丝绸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如何?

我国的丝绸织造技术在起始时代的问题上,专家们众说纷纭,但是在部分问题上还是基本达成一致意见。最具世界影响力的说法,是中国科学家于1958年在浙江省湖州钱山漾遗址发掘出的绸片、绢片、丝带、丝线、麻绳等一批尚未炭化的丝麻织物残片,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丝绸织物成品。遗址中还出土了纺轮、网坠等纺织工具残件,证明了湖州先民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专家们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开始了养蚕、取丝、织绸等一系列生产活动。到了商代,丝绸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发明了复杂的织机和织造技艺。

据传说,中国从夏朝起纺织品就已成为交易物品,出现了纺织生产发达的中心城镇,形成了以纺织生产为业的专业氏族。到了周朝,已有官办的手工纺织作坊,而且内部分工已日趋细密。周朝在种桑、育蚕、缫丝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束丝(绕成大绞的丝)成为规格化流通物品。已在商朝遗迹考古中发现织有几何花纹和采用强拈丝线的丝织物;周朝则已发现提花花纹;到了春秋战国,已发现的丝织物品种有绡、纱、纺、縠 [hú]、缟[gǎo]、纨、罗、绮、锦等,甚至出现了刺绣。青海诺木洪和新疆许多地方出土彩色的毛织物,年代不晚于西周初。在这些纺织产品中,锦和绣已织造得非常精美。所以,锦绣成为美好事物的形容词。

夏代以后直到春秋战国,纺织生产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原料培育质量进一步提高;纺织组合工具经过长期改进演变成原始的缫车、纺车、织机等手工纺织机器。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一部分纺织品生产者逐渐专业化,因此,手艺日益精湛,缫、纺、织、染工艺逐步配套。纺织品则大量成为交易物品,有时甚至成为交换的媒介,起货币作用。产品规格也逐步有了从粗陋到细致的标准。商、周两代,丝织技术突出发展。到春秋战国,丝织物已经十分精美。多样化的织纹加上丰富的色彩,使丝织物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贵衣料。这是手工机器纺织从萌芽到形成的阶段。

我们对商代丝绸生产组织的情况还不甚了解,但是从古籍中了解到当时设有一种称为“百执事”的官吏,率领工奴从事包括丝绸织造在内的手工业生产。

周代丝绸生产组织的情况就十分清晰了。《周礼》是记载周代王室官制的书籍,其中与丝绸生产有关的官吏就有多人。“典妇功”是掌管宫内妇女劳作的官吏,他们负责教授宫内的宫女等织造丝绸的技术,并负责办理派工、检验、奖惩等事宜。

战国时期的纺织品生产也颇为发达。《尚书?禹贡》有载,当时的兖州贡“织文”是一种“非一色”的丝织物,青州贡“檿[yǎn]丝”,是一种“山蚕之丝”,即柞蚕丝;徐州贡“玄纤缟”,是一种“赤而有黑色,以为之衮,所以祭也”的黑红而细的丝织品;扬州贡“织贝”,郑玄说:“贝,锦名也。《诗》云:‘成是贝锦’。凡为织锦者,先染其丝而织之,即成文矣。”这是一种贝纹图案的丝织品;荆州贡“玄纤”,是一种黑而浅红的丝织品;豫州贡“纤纩[kuàng]”,是一种细绵。这些记载说明战国时代的黄河流域和长江下游都生产丝织品。其中以齐鲁之地的丝织品而远近闻名, 所谓“冠带衣履天下?”(《史记〃货殖列传》),就是说的当时各国人民身上穿的都有齐鲁地方的纺织品。

《春秋左传》中有记载:“成公二年. .....楚侵鲁,鲁贿之以之执斫、执针皆百人。”“执针”、“执斫”是从事缝纫、织绸的工奴,鲁国并不是当时最强盛的诸侯国,却有能力将如此众多的丝绸工奴一次送给楚国, 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丝绸官营手工业的规模之大了。

战国之后,再经秦朝、西楚王朝,虽然战争四起、天下兴亡,但丝绸织造技术仍然以顽强的生命力延续下来并不断被改进,到了西汉,通过丝绸,中华的影响力终于延伸到了罗马,这条以丝绸交易为主的陆地通道,史称“古代陆上丝绸之路”。

 

版权所有:http://www.siyuroom.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QQ在线咨询
销售服务热线
销售中心:15669098583
手机/微信
15669098583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