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中国与日本关于丝绸的较量!(续)

时间:2020-2-28 作者:admin 分享到:
2572 Views

作为曾经的“丝绸大国”,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茧丝绸产业逐步从日本退出,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蚕茧在农产品中比价不再有优势。再加上日本土地资源的匮乏,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与和服需求的萎缩等原因,致使日本的蚕丝绸产业倍受打击。

反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茧丝绸行业迅猛发展,一举成为世界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和劳动就业、扩大出口创汇、丰富国内市场、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九十年代中期后,全行业遇到了很大困难,经过四年调整,1999年我国茧丝绸行业扭亏为盈,出现全面恢复性增长。

经历40多年的改革开放,茧丝绸产业基本实现了由计划引导向市场引导的过程,产业规模显著增长,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和企业结构不断优化。

1982年,中国成立了由国务院直属的“中国丝绸公司”,1996年7月成立了国家茧丝绸协调小组,以使中国茧丝绸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出了”丝绸强国“的战略方向,给茧丝绸行业的发展提供充足发展空间和机遇。

丝绸产品的印染后整理问题是影响我国丝绸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瓶颈问题,一直得到各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从“六五”到“十五”5个五年计划中,丝绸印染后整理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都安排有相当的比重,经过25年的攻坚发展,我国丝绸印染后整理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十五“期间,中国茧丝绸行业有效地克服了“大起大落“现象的发生,经济运行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产能、效益和出口创汇接近或超过历史最好年份,是改革开放以来行业运行较平稳的时期。2005年,全国蚕茧产量68万吨,比2000年增长49.6%,年均递增8.4%。

“十一五”期间,茧丝绸业根据行业实际状况,在充分尊重茧丝绸行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抓住“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了“东桑西移”工程,有效实施资源整合,实现了东部地区加工、技术、管理及资金优势与中西部地区土地、人力及资源优势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区域结构的优化,也为东部茧丝绸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

这五年,以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为代表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服务;家蚕基因组研究取得国际领先地位,优质高效养蚕新技术得到有效推广;自动缫丝装备智能化技术研究步伐加快,新增缫丝设备全部采用自动缫丝机,生丝品位稳定性显著提高;丝绸加工技术和设备水平明显提高,产品研发能力提高,品质和档次不断提升;产业集群和特色基地稳步发展,集群效应开始显现;

“十二五”期间,我国茧丝绸行业深化贸工农一体化改革,以“调结构、创品牌、促升级”为主线,基本完成了“十二五”初制定的各项目标,在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品牌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年累计实现蚕农直接收入1115.4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产值6413.0亿元,真丝绸商品出口166.0亿美元,

目前,日本只有群马县等几个县保留有很少的养蚕农户。缫丝工厂从1999年以后也基本退出市场,只剩下零星几家。日本丝绸加工业已所剩无几,所以目前日本蚕丝用途的研究和开发方向,多集中在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

2018年中国桑园面积1184.9万亩,蚕茧产量67.9万吨。同年的日本全国养蚕农户有293户,蚕茧生产量为110吨,与11年前的养蚕农户数1021户,茧子产量382吨相比,两者同时减少了約70%。当前日本生丝和绸缎主要依赖进口,进口主要来源地为中国。

历史总是变换莫测,虽说现在中国风头正盛,但不知道明天又会怎样,我们只能以史为鉴,明确差距,稳扎稳打,不要让悲剧再一次重现。

版权所有:http://www.siyuroom.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QQ在线咨询
销售服务热线
销售中心:15669098583
手机/微信
15669098583
/*统计代码*/